久久国产精品偷

迈向一线,直击搁础厂赛道精准治疗未来——劲方参与第六届国际搁础厂靶向疗法开发峰会

2024-09-27
分享到

第六届国际搁础厂靶向疗法开发峰会于本周(9月24-26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来自全球搁础厂赛道的跨国公司和叠颈辞迟别肠丑专家、以及关注赛道新药开发的学者和投资人齐聚峰会。劲方管理层作为中国深耕搁础厂赛道的新药公司代表,受邀参与了峰会的主题圆桌讨论“泛搁础厂抑制剂是否直击精准治疗未来?探索更多创新单药及联合疗法”,并发表了聚焦劲方一线非小细胞肺癌联合疗法碍搁翱颁鲍厂研究的专题演讲。

选择性抑制剂痴厂泛搁础厂抑制剂:孰能直击未来?

今年,全球范围内又有两款KRAS G12C抑制剂相关疗法获批上市,包括氟泽雷塞(fulzerasib)单药治疗二线及以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及Adagrasib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经治的结直肠癌(CRC)患者;而在G12C抑制剂之外,G12D、G12V等选择性抑制剂以及泛KRAS/RAS抑制剂也不断取得早期开发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在此背景下,此次峰会正式会议首日主题即为“泛RAS疗法大发展:力克肿瘤突变异质性、表型多样性”;在首日的主题论坛中,劲方董事长吕强博士与来自诺华、安进、Frontiers Medicines的研发专家共同参与讨论泛RAS抑制剂的进展、与选择性抑制剂的比较分析以及潜在的联用方案前景。

KRAS为最主要的RAS蛋白亚型,KRAS G12C则是业界最早靶向、并成功开发上市新药的RAS靶点;针对在KRAS突变中占比超过G12C的G12D、G12V突变,全球也已有多款相关的小分子、核酸疗法、细胞疗法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泛RAS/KRAS抑制剂也在拓展曾经不可成药靶点的新方向,靶向活化(ON)或失活(OFF)状态RAS/KRAS蛋白的泛抑制剂开发正齐头并进。目前劲方RAS疗法矩阵也已覆盖不同突变型选择性抑制剂、泛RAS抑制剂系列产物开发,药物类型包括小分子、非降解型分子胶和采用创新协同机制打造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

劲方临床阶段口服KRAS G12D 抑制剂靶向占比最高的KRAS突变型,可同时抑制活化/失活(ON/OFF)状态蛋白;采用独特三复合物机制的panRAS(on)分子胶系列产物也已进入临床申报阶段,相较于其他同类靶向药,临床前研究显示劲方panRAS(on)系列分子可在更低口服剂量下实现肿瘤退缩。此外,劲方新型ADC平台FAScon瞄准RAS通路上下游协同机制,以靶向药类型的有效载荷结合治疗型抗体构建新型ADC,有望提升药效及安全性/耐受性,目前FAScon平台已初具规模并有产物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迈向一线:氟泽雷塞开发的持续创新之路

劲方首席医学官汪裕博士在专题演讲“迈向一线:氟泽雷塞开发的持续创新之路”中介绍了氟泽雷塞单药及联合疗法的开发历程。氟泽雷塞立项六年后单药疗法在中国获批;作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剂,该产物在临床前研究中完成上百个动物实验,已显示优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高活性、高特异性。在单药疗法的临床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单药治疗二线及以上NSCLC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均优于此前已上市G12C抑制剂;单药治疗后线CRC的ORR及PFS均优于同类单药疗法、且接近同类靶向药及EGFR单抗的联合疗法。

在一线联合疗法的设计过程中,劲方对RAS上下游通路进行了深入的协同机制研究和动物模型验证,最终选择西妥昔单抗(已上市EGFR单抗)作为联用分子:KRAS+EGFR双靶点方案有望延缓耐药,而不含免疫疗法、化疗的一线方案可避免潜在的毒性叠加,更为患者后线免疫治疗留下空间;此外,KRAS G12C抑制剂、EGFR单抗联用方案在后线CRC临床研究中已验证了治疗G12C突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KROCUS研究的II期初步数据在今年ASCO年会进入突破性研究摘要和口头报告:在33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81.8%、疾病控制率为100%、总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此外针对KRAS G12C合并STK11、KEAP1等基因共突变患者,初步数据提示该联合疗法可实现和治疗STK11、KEAP1等基因野生型患者相当的疗效,在这个层面显示了KROCUS方案优于免疫疗法的治疗潜力。

从2013年至今,RAS抑制剂开发以基础研究的突破为起点、已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多款上市疗法改写了曾经不可成药靶点的命运。未来如何持续提升RAS靶向药的疗效、并将疗法从后线推向前线,既是迫切的未满足临床需求、也是新药研发者的重要课题。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在研、上市KRAS G12C抑制剂进入单药或联合疗法的一线NSCLC治疗临床研究,期待在免疫疗法、化疗之外开疆拓土。劲方基于管线中首个上市产物氟泽雷塞,已积累了一体化原创的RAS抑制剂分子设计、工艺开发、临床设计和生产质控能力,未来公司希望以更大的资源投入和试验规模尽快将KROCUS研究推进至注册性临床阶段,为患者带来潜在的全新治疗选择。